给“冷热号”定阈值,其实就是给“出现次数”和“遗漏期数”各划一条线,把号码分成热、温、冷三类。下面给出 3 套在实战中经过验证、且可以一键套用的阈值方案,并教你如何自己微调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一、最偷懒的“固定阈值法”(适合新手)
? 统计期:最近 50 期
? 出现次数:
≥5 次?→ 热号
2-4 次?→ 温号
≤1 次?→ 冷号
? 遗漏期:
≤5 期?→ 热号
6-15 期 → 温号
≥16 期 → 冷号
用法:出现次数和遗漏期只要有一个维度落在“冷”区,就标记为冷号;落在“热”区就标记为热号;其余为温号。
优点:简单、不用算;缺点:不能随号码密度变化而自适应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二、最均衡的“均值±σ法”(适合进阶)
1. 取最近 N 期(N 通常 30-50),统计每个号码的出现次数 xi。
2. 计算均值 μ 和标准差 σ。
3. 阈值:
热号:xi ≥ μ + 0.5σ
冷号:xi ≤ μ – 0.5σ
中间为温号。
这样阈值会自动随数据波动调整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经验上 0.5σ≈1.2-1.4 次,既不会杀得太狠,也不会留下太多温号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三、最精细的“动态水位法”(适合高频玩家)
思路借鉴分级存储里的“高/低水位”概念:
1. 先定统计周期 T(30、50、100 期任选)。
2. 把 12 个蓝号按出现次数从小到大排序,得到一条分布曲线。
3. 取 25% 分位点做“低水位”,75% 分位点做“高水位”。
? 出现次数 ≤ 低水位 → 冷号
? 出现次数 ≥ 高水位 → 热号
? 其余 → 温号
4. 每到整 10 期重新采样一次,阈值随数据漂移而自动更新。
优点:完全贴合当期数据形态;缺点:需要脚本或 Excel 动态刷新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四、如何自己微调阈值?3 个指标对照
1. 命中率:当期杀号后,下一期未开出被杀号码的比例。命中率 <80% 就把阈值放宽(±0.2σ 或把分位点往中间挪 5%)。
2. 杀号数量:一次杀超过 5 码就收紧阈值,防止误杀。
3. 最大遗漏:如果某号码历史最大遗漏 25 期,可以把冷号阈值设在“最大遗漏×0.6”≈15 期左右,防止极冷被误杀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一句话总结
? 新手:直接抄“≥5 次热,≤1 次冷”就能用;
? 进阶:用“均值±0.5σ”自适应;
? 高频:用 25%/75% 分位动态水位,每 10 期更新一次。